• 保存到桌面 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新闻

素质教育成为刚需后,上海瑞思家长表示不担心

时间:2020-01-20 17:29:26  作者:小米  来源:中国教育热线  浏览:4376  评论:0

  近年来素质教育步入快速成长期,在政策引导、教育变革和家长对孩子未来期许的三方协力下,素质教育逐渐从边缘走向舞台,从附属转向刚需,并成为教育行业高成长市场。

  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,在他们的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抢跑,可学习是一场马拉松,一旦起跑后,孩子是否有能力跑到终点也成为家长担忧的问题。

  带着这个问题,我采访了一些上海瑞思的家长。Rain在上海瑞思已经4年多了,爸爸说当时3岁多就开始上课了,印象很深的就是安全门,毕竟孩子比较小,安全最重要,安全门要刷卡,不会有人随随便便进出校区,从这一点能看出瑞思的管理方式是很严谨的。

  如今7岁的Rain依旧每周都到瑞思学习, 原因主要有几点,一是瑞思的课程设置,是系统化的,是一个完整的体系,而且学科这一点爸爸表示也很认同,孩子们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,还能了解语文、数学、科学等方面的知识,还有就是瑞思的不应试,主要是能力的培养,是素质教育的内容。

  Rain爸爸说:“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看到了孩子的成长,比如Rain一开始对阅读打卡是不配合的,他一个男孩子比较调皮,后来他开始配合完成,到现在他可以自愿且独立完成阅读打卡,我觉得和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,他从这件事情里找到了成就感。在瑞思学习后他开始学会了用英语方式思考,开始有了英语思维,而且这种思维好像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,还有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,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国外的老爷爷,这个老爷爷用英文和他搭话,他很顺利的和老爷爷交流,原来他会怯场,但是现在的他不但不怯场,而且还很自信!”

  与Rain爸爸沟通结束后,我在校区看到一个课间休息的女孩子笑的特别开心,她是10岁的Sophie,她说:“我特别喜欢瑞思的课件,我们学自然拼读的时候,我可以在屏幕上给蜗牛换衣服,老师上课的时候还有很多图片和好玩好看的东西,我现在能很流利地和外国人沟通,特别自信!”

  Sophie的妈妈说:“Sophie在瑞思8年多了,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在瑞思读,现在小学4年级了,还是坚持一直在这里,记得当时幼升小的时候,我们根本不焦虑,当时其实也没什么准备,但是Sophie考上了星河湾双语小学,这个学校是很厉害的,老师和周围人都惊讶,因为我们其实没帮孩子做什么准备,她去面试的时候,很自信,口语表达也很流利,我们觉得这应该是在瑞思的学习帮了她很多。

  这几年,瑞思的大型活动我们每年都参加,而且都很认真的准备,记得有一年在小达人的活动中,Sophie自己制作了野生大救援的的手工,她自己到小区里捡树叶,画画,拍视频,看到她这么认真作为妈妈真的特别感动。

  还有就是Sophie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自从上了瑞思后特别明显的加强了,瑞思老师经常让他们做项目海报,Sophie常常被推选为team leader,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,还需要组织其他组员分配任务,共同完成,有一次她跟我讲,如果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做什么,她就让小朋友把一朵花涂色,这样他也参与进来了。”

  Sophie妈妈还表示,他们是听完试听课后立刻就报名了,首先是认同瑞思的理念,用英语学语文、数学、科学,在瑞思,英语是工具,最终培养的是孩子的项目管理能力,是英语思维,其次是因为课程体系的完整,在瑞思,她看到的是专业和温暖,对教学的严谨和专业,对孩子的温暖和爱心。

  我们经常说,持续的学习能力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关键,而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,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。

  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,也是智力的核心,我国古代就在推崇“学以思为贵”,现在,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思维能力是孩子人生发展的必备技能。

  在瑞思英语,培养思维能力的第一步是“语言”, 即让学生在高度情境化的环境下自然理解语言。第二步为“知识”,即在学习内容上将英语变成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,流畅地使用英文、摒弃先从英文到中文再转换成英文的过程。第三步为“思维”,即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思考问题的模式,培养孩子的思考力。让孩子们学写小型项目报告,鼓励孩子表达独特观点,锻炼孩子创新思维。第四步为“能力”,即注重培养孩子包括项目管理能力、演讲演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内的未来领导力。

  从“英语语言”到“学科知识”,到“学科思维”,再到“未来领导力”, 瑞思金字塔式逐步渗透的教育培养目标,加上系统性的完整课程体系、创新的学习型教师队伍、不断扩大的国际教育资源、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,从塔座到塔尖逐步扎实地实现对孩子的培养目标,让孩子一步步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。


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 
投稿邮箱:418526785@qq.com  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闽ICP备17001828号-4
Powered by OTCMS V1.70 Beta